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途径,进一步释放科技发展活力,必须力争实现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叠加。武昌拥有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、7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两院院士29人,一流高校、科研机构和顶尖科研人才形成源源不绝的创新“脑矿”;武船重工、铁四院、爱迪科技、开特汽车等近2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夯实武昌新兴产业基础,产业转型升级活力与日俱增。
近年来,武昌不遗余力地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助力,全心全意地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保驾护航,荣获“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心城区第一名”。
创新创业的土壤日益肥沃,良好生态让创新创业企业成木成林。在武昌,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建设,创新创业服务努力做到“认识高一层、实践先一着、服务优一筹、解难快一步”。武昌区“创新朋友圈”也在不断扩大,今年5月,武昌成立湖北首个区域创新发展委员会,以“党、政、企、社、媒、校(院所)”为多元参与主体,搭建互动平台,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
今年,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,坚定不移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是做好经济工作、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的根本所在。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来解决,前进中的问题要靠改革来破解。未来,武昌将不骛于虚声,砥砺前行,充分发掘辖区“大院、大所、大学”资源优势,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向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和创新型城区目标,加大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、资金链、政策链“五链统筹”的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力度,全力打造双创升级版,提升经济“含金量、含新量、含绿量”。
党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改革“主航道”
全省首建区域创新发展委员会
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,改革则是发动引擎的点火器。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,培育创新沃土,让创新活力喷涌。坚持创新驱动,武昌区走在前面,党建引领,坚持创新“主航道”,在体制机制上做出重大调整和布局。
2015年7月,武昌区率先在全市将科技局和经信局合并,整合部门职能,组建科技和产业发展局(武昌区知识产权局)。2017年,武昌区进一步组建区招才局和科技成果转化局,紧紧抓住科技创新、产业发展中人才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等“牛鼻子”。
“科产局整合了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信息产业发展、工业经济运行管理、中小企业服务、改制企业管理等职责,原区科学技术局全部职责,原区交通运输局的部分职责。”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这一机构调整,将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发展的职能在区级层面整合,有力推动了科技和产业链条的打通。
今年5月27日,武昌召开创新大会,挂牌成立我省首个区域创新发展委员会,以“共建一个平台、共创一个未来”为目标,动员社会各界,破解各类市场主体、社会主体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、交流不通畅、对接不及时难题。
武昌区域创新发展委员会下设科技、金融、文创、智慧城市、人才、商协会六个界别,吸引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大型企业、金融机构、媒体单位、商协会等创新主体和个人参加,目前委员会成员单位已经达到413个。
“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。武昌区域创新发展委员会着力构建市场发挥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,由要素互动、体系互联、人才协同形成多元驱动的创新体系,带动成员之间共同发展。”武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成立区域创新发展委员会,意在激活和发挥社会各界的创新基因和全部动能,促进技术创新、产业创新、模式创新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上新台阶。
武昌是历史悠久的红色的沃土,发展的第一线在哪里,红色的旗帜就飘扬在哪里,“两新”工委、互联网行业综合党委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、纽带作用,发挥新经济组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激发创新基因,激活主体活力。
对接院校资源 关注产业落地
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本文地址:/kj/64383.html
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,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