郧西县城关镇有这样一对患难夫妻:丈夫身患重病时,妻子携手相伴、不离不弃,鼓励丈夫与病魔抗争,重拾生活的信心。这对夫妻的恩爱故事,深深感动了央视《向幸福出发》节目组编采人员,节目组邀请他们走进录制现场,讲述幸福的爱情故事——
文/图特约记者柯尊洪徐道友
11月5日,央视综艺频道《向幸福出发》节目播放了郧西一对夫妇携手共战病魔、不弃不离相伴今生的感人故事。这对夫妻的爱情故事为何能走进央视?带着这个疑问,11月9日,记者找到这对夫妇,了解了他们患难与共的经历,领略到他们与命运抗争的斗志。
幸福生活蒙上阴影
今年50岁的杨新华,家住郧西县城关镇校场坡村五组,是郧西一中音乐教师。上世纪90年代初,他与程锦华相爱结婚。杨新华说,那时他从师范毕业后,被借调到乡政府工作,程锦华在一所小学任教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杨新华在亲戚家与程锦华相识,一对年轻人碰撞出爱的火花。1991年,杨新华和程锦华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。“结婚时,我们双方家庭都不富裕,婚礼很简单,但我们很知足、很幸福!”程锦华说。婚后不久,杨新华夫妇便喜得贵子。
然而好景不长。2001年,杨新华时常感觉身体不适,心里闷得慌。2002年,在程锦华的陪伴下,杨新华到医院检查时,被查出患上严重的冠心病,随时都有生命危险。而治疗这种病,至少需要5万元,还面临手术风险。
得知患上重病的消息,如晴天霹雳,这对年轻夫妇抱头痛哭。
夫妇携手共战病魔
“5万元钱,当时对我们这个不富裕的家庭来说,简直就是天文数字。”杨新华说,“更何况当时家中原本就欠外债。”
杨新华介绍,1997年7月,郧西县遇到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,家里的房屋被洪水吞没。此时,父亲患有严重肺心病,母亲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。老人看着美好家园变成一片废墟,天天泪流不止。在县有关部门安排及亲朋好友的帮助下,杨新华租了两间小屋,算是暂时有了住处。为了给家人一个稳定的住所,1999年,杨新华夫妇向亲朋好友东挪西借,凑了几万元钱,在原房屋屋基上新建了几间平房。虽然暂时有了一个家,但为建房欠下了外债。
“锦华呀,你看这病是没得救了,就是做了心脏搭桥手术,风险不说,医疗费我们承担不起。”杨新华说。
程锦华说:“我们还年轻,钱没有了可以再挣。没有了命,我就没有了老公、孩子就没有了父亲,这个家就没有了‘顶梁柱’啊!”
“锦华,我们就认命吧,你替我照顾好一家老小,这个家就交给你了……”杨新华说。
程锦华安慰说:“新华,不管有再大的困难,我们都共同面对,只要有一线希望,我们就得争取,你要相信会有奇迹发生。”
一个暴雨倾盆的晚上,杨新华与妻子彻夜无眠,商谈治病的事。
在妻子程锦华的坚持下,在单位以及亲朋好友的帮助下,杨新华夫妇四处筹措了5万元,住进了医院,接受治疗。程锦华回忆说:“当老公被推进手术室时,我用颤抖的手紧紧握住老公的手,告诉他一定要挺住,新华也流下了泪水……”
杨新华手术结束,医生告诉程锦华,手术比较成功,她喜极而泣。
点燃丈夫生活希望
手术后出院不久,杨新华很快回到工作岗位。虽说做了手术,命保住了,但杨新华对生活失去了原有的热情。程锦华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
“新华啊,要对生活充满信心,这次手术很成功,以后只要注意身体,没有啥问题的。”程锦华这样反复开导着丈夫。但杨新华知道,他的这种病管不了多长时间,以后可能还要手术,自己是30多岁的年龄,70岁人的心脏啊!
为了稳定丈夫的情绪,面对住院欠下的5万元外债,程锦华瞒着丈夫为他买回了一台8000元的钢琴。自此,每天下班回来,杨新华便坐在钢琴前弹曲子,心情逐渐好了起来。
心情好了,工作积极性就高。手术后的这十多年间,杨新华为学校培养了40多名二本以上大学生。如今,这些学生有的在高等院校深造,有的当上了教师,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。同时,为了支持郧西开发七夕文化,杨新华连续参加了两届七夕文化节表演,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华、人缘,与县内外知名歌手、音乐人合作编创、原唱了多首与七夕相关的歌曲。
杨新华说,这些年来苦了妻子。父母给了他第一次生命,妻子则给了他第二次生命。
应邀走进央视节目现场
本文地址:/wmgz/63209.html
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,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